油物價愈漲 M型消費愈明顯

更新日期:2007/12/02 04:09

記者林耀文/專題報導

 

雖然今年台灣面臨油價物價全面上揚局面,但台灣消費型態卻出現兩極化發展趨勢,經濟能力較高的消費族群,紛紛將現金轉投入海外基金豪宅、名車、名酒與精品,完全不怕高物價的衝擊;經濟能力較差的民眾,就僅能縮減生活消費支出,再度走向低價消費,這種投資與消費不均等的局勢,讓台灣走向M型社會的態勢更加明顯。

 

多金人士不乏高檔消費

 

今年台灣股市幾度欲衝破萬點,雖然臨關情怯,不斷上演衝刺與拉回整理戲碼,但投入股市的高收入族群與頂級客,帳面上的獲利或實際了結的大把現金,又再度創造不少股市新貴,這類「有錢人」的高檔消費模式,反應在車市、房市與精品市場,也出現百萬元進口高級房車、限量跑車的供不應求,豪宅大戶產品售價迭創新高,銀行內購買海外能源類基金與原物料基金的投資人大排長龍,貴婦團爭相前往高級餐廳品嚐高檔美食,多金人士依然每週花費數千元下場打小白球休閒,享受上流社會的多彩多姿生活樂趣。

 

基層勞工苦哈哈度日

 

但每日忙於賺錢糊口的基層勞工與入不敷出的年輕人,眼看油價高漲,日常生活消費用品也紛紛調漲,早餐喝杯豆漿就漲了三元或五元,多吃個麵包也漲了五元,中午想吃個雞腿飯便當也漲了五元甚至十元,下午喝杯咖啡也漲了五元,晚上乾脆吃碗泡麵,還是漲了五元,心情開始鬱悶,想要找朋友去KTV唱歌或去看場電影,屈指一算至少要二、三百元,幾乎是半日薪資,摸摸褲袋內愈來愈輕的錢包,還是待在家上網與朋友MSN訴苦就好。

 

包括原油、農產品等國際原物料全面上漲,讓各國政府為了控制通膨傷透腦筋,物價全面上漲的現象,並不是台灣獨有。不過,過去較少在台灣發生的消費兩極化現象,這兩年卻變得相當明顯,有人把它歸咎於產業大量外移,勞工大量失業,所得貧富差距愈來愈明顯所致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na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